ballbet贝博“说实话,现在打羽毛球太‘肉疼’了,一场打下来消耗五六个尤尼克斯羽毛球,差不多就要花200元。”成都市民易凡是一位高品位的羽毛球爱好者,平时只用尤尼克斯羽毛球,但随着这个品牌的羽毛球持续涨价,他正考虑换成迪卡侬等其他品牌。
不仅仅是易凡有这样的想法,当尤尼克斯今年7月再度发出调价通知的时候,无疑让整个羽毛球产业链的参与者都感到不可思议。公告显示,尤尼克斯旗下AS-05羽毛球将从275元/打,涨至350元/打,AS-9由225元/打,涨至295元/打。而这已经是尤尼克斯连续多次调价之后的价格,最近两年其价格已经涨了近一倍。这意味着,如果购买涨价后的尤尼克斯AS-05,那么,消耗一打12只羽毛球的成本可以抵得上近半克黄金(7月25日黄金挂牌价格)。
羽毛球涨价并不是“突然来袭”。以尤尼克斯AS-05羽毛球为例,该款羽毛球2024年4月前的零售价为210元/打,2024年7月涨至275元/打。除尤尼克斯外,还有多个羽毛球品牌也宣布涨价。例如,今年4月起,威克多大师级ACE建议零售价上调至337元/打,涨幅在15%至50%;此外,李宁、亚狮龙等品牌也纷纷调价,部分产品涨幅高达50%。
羽毛球生产企业有没有受价格上涨影响?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成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尤尼克斯的指定供应商。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月加工羽毛片产能超过1000万片。对于尤尼克斯羽毛球涨价一事,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鹅毛等原材料价格涨得“一塌糊涂”,要是按照品牌方当前的收购价格,他们还要亏。
有供应商表示,制作羽毛球的原材料如鹅毛等价格也在上涨。据了解,国际羽毛球联合会规定,标准羽毛球制作需使用16根刀翎,即鹅鸭翅膀上的硬质羽毛,且必须来自同一侧翅膀;而一只鹅鸭单侧翅膀最多可提供7根合格刀翎,这也意味着,每生产一个羽毛球,需要2—3只鹅鸭的同侧翅膀。因此,即使左右翅羽毛全部利用,一只鹅鸭最多只能提供14根羽毛,仍不足以制作一个完整的羽毛球。
目前,肉鸭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肉鹅养殖则以山东、四川、广东等地为主。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19年,2024年肉鹅出栏量下降0.65亿只,肉鸭出栏量则下降6.58亿只。
此外,也并不是所有鹅鸭的羽毛都可以用于制作羽毛球,比如鸭毛就得来自养殖周期大于90天的麻鸭等品种。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统计数据,2019年至2023年,中国可制作羽毛球的肉鸭出栏量从20亿只降至12亿只,降幅达40%。
那么,现在入局羽毛球行业是门好生意吗?今年因“荣昌卤鹅”而闻名的重庆荣昌区,也入局了羽毛球行业的生产制作。此前,荣昌引入了江苏飞羽等制造企业,区委书记高洪波也曾公开表示,要把羽毛球价格打下来。6月18日,首批“荣昌造”羽毛球终于面世,其中“飞羽-荣昌高翎R-427”198元/打,“飞羽-项羽S01”298元/打。
在部分球友看来,之前曾寄希望于荣昌可以“就地取材”,靠丰富的鹅毛资源生产低价羽毛球,但看到“荣昌造”羽毛球价格相较于李宁等成熟品牌并没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也是很失望。
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羽毛球是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之一,参与人数高达2.5亿。过去三年,国内羽毛球核心爱好者数量激增近2000万,达到约9000万,且仍有上升趋势。对于尤尼克斯宣布羽毛球涨价一事,有网友表示“打不起了”“没钱玩不起羽毛球”,还有网友戏称“小米该出羽毛球了”,有人甚至表示:“以前觉得羽毛球是‘平动’,现在觉得是‘贵族运动’”。
羽毛球爱好者秀秀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现在买一筒羽毛球需要200多元钱,高强度打一个小时差不多要打废两三个球;球拍等装备投入也“烧钱”,一把主流的中高端球拍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一条优质的球线元是常态,再加上速干运动衣裤、护具……“毕竟已经在装备上投入了这么多,要是不经常去打球就感觉浪费了。”秀秀说,装备上投入越多,越能激励自己走出家门打球。
尽管部分球友称“打不起”,但羽毛球馆的晚间时段依然灯火通明,订单爆满。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羽毛球类场馆订单量同比上涨超过了三成。在成都,多数羽毛球馆都推出了“60元一小时畅打”等活动,而在一线城市,部分羽毛球馆周末场地费每小时高达150元,而且还要提前预约。
“羽毛球虽然涨价了,但每周和朋友在球馆打球获得的快乐也值得。”在成都一家食品检测公司工作的90后张地灵说,在运动上面“该省省、该花花”,如果场馆人多了,他就和朋友在公园约球,“反正成都公园多,也省了场馆费用。”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火热的羽毛球市场还催生了新的细分市场。随着暑假的到来,专业陪练、私教、儿童培训等需求日渐火爆。在成都金牛区经营一家中型球馆的王老板告诉记者:“好的陪练或私教,一对一指导每小时收费200—300元很常见。不少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学球,不仅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兴趣爱好。”
在此背景下,价格相对较低的人工纤维羽毛球能否成为高价羽毛球的“平替”?成都一位体校羽毛球教练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人造纤维羽毛球不能和高价羽毛球相比。但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人造纤维羽毛球和高价羽毛球的手感、飞行轨迹等都很接近,只是球速会稍快一些。”该教练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人造纤维羽毛球的手感会越来越好,会让大家打球多一个选择。
在该教练看来,由于羽毛球的社交属性较强,场地要求也比较灵活,而且打羽毛球的费用一般为球友分摊,因此,即使羽毛球价格上涨,也不会影响羽毛球在球友心中“相对亲民”的这一印象。
羽毛球涨价现象只是我国新“运动消费”浪潮的一瞥。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运动内化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大家对运动方面的投入已不再吝啬。
放眼各类运动,比如在跑步圈中,千元级别的跑鞋和运动手表渐成标配;骑行圈内,几千元的专业公路车及各种骑行头盔、骑行服、码表等只是入门门槛;露营、滑雪、攀岩等户外运动崛起,专业帐篷、雪板、安全装备同样所费不菲。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年轻用户倾向于购买专业化运动产品和服务(如定制营养方案、智能运动设备等),并认可此类消费是“超值的自我投资”。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石岩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动装备品牌商可通过产品分层、租赁共享、政策支持、品牌责任与技术赋能等多维度策略,平衡高端产品开发与大众普及需求:一方面,品牌可构建“金字塔型”产品体系,将高端技术下沉至大众市场,或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长期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补贴、公共设施建设和公益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同时推动租赁平台、共享模式和数字化工具(如智能硬件、线上课程等)提升可及性。此外,倡导“适度消费”理念、强化运动文化普及,并借鉴德国、韩国等国际经验(如全动计划、积分激励等),可有效引导消费者从“追求高端”转向“适配需求”,最终实现全民健身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石岩指出,在当前“全民健身”的氛围下,大众运动要避免过度依赖高端装备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防止出现“富人运动”现象。比如社区健身要强化社区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与闲置浪费;注重普惠性与公平性,确保低收入群体能平等享受运动权益;同时,通过文化宣传和教育引导,扭转“装备决定参与度”的误区,将重点转向激发居动兴趣和习惯养成。
可以预见的是,当羽毛球卖到300元,当骑行、健步等运动需要大量的装备投入,但仍挡不住爱好者们的热情时,运动消费热潮已不是单纯的“买买买”。为健康投资,运动爱好者的每一笔体育消费,都是对生活的热爱。